前言

先来一张老婆们镇贴图。

早在 20 年的时候,我为了更好的游戏性能出掉了一个 Hasee 的笔记本,大致配置是 8750H+1066+32GB,然后打算购入当年的甜点产品:2060 Desktop。由于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我完美地错过了上次矿潮之前的平静期(1500 的 1660ti 我承认我心动了,但是想找 2060 配),而后就看着显卡的价格一路飙升,到达 21 年的峰值,1660 都搞到了 3400 往上!在期间我也先后更换了几台设备:

  • 20 年年底 2650v2+RX560,玩 GTA V 和修剪视频毫无压力,GCN 低功耗表现挺好的
  • 21 年年初因为兼顾游戏服务器和办公,换成了 2650v2+R7 350 刀卡,解 4K 视频和多屏输出
  • 21 年暑假之前又想打游戏了,换成了 GTX 962+1650v2,实现我的世界和红警自由
  • 21 年下半年因为搬房子的事把 962 出了(500 入 550 出,矿潮真神奇)门口网吧续了 400
  • 21 年年底陪妹子打原神总不能天天跑网吧呀,又入了 GTX 760+1231v3,Haswell 大胜利
  • 22 年 4 月份,电源被傻逼供电部门频繁拉闸烧了(80 块的 600 瓦电源)于是出了机器学习
  • 22 年下半年我的桌面设备一直都是 Surface Pro 6+Dell 3040mff(6600t+核显)

西卡西!我的初心是玩游戏呀,是想实现 60FPS 的高画质原神啊,是想体验我的世界整合包啊,总不能用一块 35 瓦的 4c4t,主频 2.70 睿频 3.50 的玩意玩吧,于是忍不住了,趁着矿潮结束显卡价格逐渐回归正常准备剁手下山。导火索也在那个晚上被点燃了:朋友开了个小车,一个小矿主准备抛售自己手里的 4 张 XFX RX5700XT 非公版显卡,而且价格还算是可以,于是我的 DIY 之魂便抑制不住了。

配置

纠结

一开始我是准备扔掉垃圾佬属性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选定的配置是 5700XT+3300X/B450M+16GB 3200MHz,谁料到 40 系如此不给力反向带货 30 系,Zen7 和 13Gen th 酷睿完全没有升级欲望,这下好了,今年换显卡和平台的人估计不是很多,Zen2 平台一时半会也降不下来,遂,决定还是发扬垃圾佬精神。

再次选择 Haswell 平台也属于是无奈之举,最初的计划是 10GEN th 酷睿,真的是喜欢 10600KF,可是海鲜市场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退而求其次准备选择 Zen2 平台,哪怕 3600X 也是能打一打的,检索发现半年前 1300 左右的板 U 现在还需要 1100 起步,最后发现 3300X 这个 CPU,4C8T 的 4.0GHz+妥妥的对标 10105F,但是 B450 的主板便宜,或者我选择 3300X+X470 平台日后最高可选 5800X 升级。算来算去,发现 3300X 可以满足我的大多数需求:高频游戏性能、一定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和可以接受的功耗,但是再算平台价格的时候,高达 800 块!这个价格属实是有点难以接受,再看 Zen/Zen+呢,虽然说 IPC 不如 Skylake 但也比 Haswell 好不是吗,选定 1600X/2600X 发现平台价格也需要 Haswell 翻倍,预算有限,还是继续做垃圾佬吧。

既然是垃圾佬,就不能怕翻车,思前想后配了一晚上,配置单新鲜出炉:1231v3+RX 5700XT+16GB(我爱死 Haswell 平台了,Zen1 堪堪比肩的架构性能,但只需要 400 块实现游戏办公自由)。顺便以一个我认为还可以的价格收了朋友开的车 XFX RX5700XT 海外三风扇版,本以为满打满算这张卡 19/07/07 发售也就三年苦力,后面通过客服查了下 S/N 码发现是 20 年 09 月出场,心里更是稳了几分,刚过保修不到一周呢!

详单

硬盘:WD SATA蓝盘SSD 500GB ¥260 咸鱼
硬盘:希捷酷鱼 SATA HDD 500GB ¥50 朋友
CPU:Xeon E3-1231V3 ¥170 拼多多
主板:华擎B85 Pro4 ATX ¥120 咸鱼
散热:白牌 双塔六热管双风扇 ¥40 拼多多
机箱:ATX平台+PCIE 网卡转板 ¥30+30 淘宝
网卡:Intel AX200 WiFi6 ¥55 咸鱼
显卡:XFX RX5700XT 海外版 矿卡 ¥850 朋友
内存:十栓DDR3 1600MHz 8GB*2 ¥125 拼多多
电源:酷冷至尊MWE550铜牌 ¥130 咸鱼

合计:¥1850.00(价格时效,勿抄作业)

下单

以前捡垃圾大多都是选择在海鲜市场蹲点,现在发现海鲜市场的传家宝越来越多了,十多年前的 Haswell 平台居然还要 350 往上,完全与其本身的价值不符,遂转去拼多多检索。正巧发现拼多多正处于大撒币的时代,浇了两三天水之后收到几张九折、八折券,虽然上限只有 30 但足够了,于是部分商品选择了在拼多多下单,板 U 合计 290 块远比在海鲜市场的传家宝便宜得多,硬盘使用的是 Dell 3040mff 上这块西数蓝盘,属于是废物再利用了。

Haswell 平台可选择的主板很多,H81/B85/H87/Z87 都行,我不打算超频所以 Pass 掉了 H87 和 Z87(一开始是想选择这俩货的,即便是不超频这俩货在当初也是高端产品拥有较好的质量,但是奈何一个比一个贵),H81 又太偏向入门级别了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 B85。再说说我的需求,我想要至少有一个 x16+x1 的 PCIE,最好两个 x16 以便日后扩展,以及显卡是 2.7 槽位,x1 不能和 x16 相邻,所以 MATX 和 ITX 板型基本就 Pass 掉了(其实有一个 MATX 也可以,x1 在 x16 上面,但是成色不怎么好)。再检索 ATX 板型最终确定了三个型号:MSI B85-G41、ASUS B85 PRO GAMING、Asrock B85 PRO4,最终经过反复的横向对比选择了华擎这款,虽然说是这么说,但也不要对这些个接近十年服役时间的主板抱有能稳定运行很长时间的想法,基本就属于是一年不亏两年血赚的类型了,毕竟你也不知道这是几手主板经历过什么。

详情

显示卡

这次选择的显示卡是来自 XFX 的非公版 AMD RX5700XT 海外三风扇版,名副其实的矿卡了属于是,流处理器 2560,默认频率 1755Boost1905MHz,OC 核心频率 1925MHz,显存为三星的 GDDR6 256 位 8GB 颗粒带宽 14Gbps。供电为 8+8pin,整卡最大 230 瓦,支持 PCIE 4.0,AMD 全新的 7nm R DNA 架构,发布时期是在 2019 年 07 月 07 日,通过查询本卡的 S/N 码的到出厂日期约在 2020 年 10 月左右


高贵的海外三风扇,可以说是 T0 级别的顶级非公了,参数也是一目了然


只有一个原装风扇,矿卡嘛,可以理解(


加上背板这卡妥妥的要占到 3 个槽位了,膜还没撕是雏儿呢


金手指看起来倒也还行,没有明显的插拔损坏


超赞的跑车进气口设计,XFX 好像只在这一代显卡使用了这种

主要配件

![](https://www.asrock.com/mb/photo/B85 Pro4(L2).png)
主板是 ATX 大板,所以拥有丰富的插槽和接口,两个 PCI 插槽算是时代的眼泪了对我来说毫无用途,除外 PCIE2 是 3.0 外,其余皆是 PCIE2.0,虽然 2 和 4 支持双卡交火,但是均运行在 2.0 x4 带宽所以没有必要。

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内存支持 XMP 但是 CPU 最高 1600MHz 也毫无用途,板载 USB3.0x2+插针也由于显卡背板问题无法使用,让我惊奇的是这块板子的 4 个 SATA 3.0 接口居然支持 RAID 模式,就离谱,日后做个 NAS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intel 的战略失误,在早期 Haswell 平台,倍频并不受限制,所以说我完全可以把我的 1231v3 锁到全核 3.8GHz(x38),事实上我确实也是这么做的,把 BIOS 刷回 14 年 10 月之前的版本就可以设置,之后由于 intel 发布的补丁会导致非 K 系的 CPU 不得锁倍频,但是后面我又因为 NVME 硬盘问题刷回去了,此为后话。


内存选择的是拼多多的十栓内存,后面又收了两根 4GB 把槽子插满了(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该说不说拼多多的内存确实便宜,至于是不是真货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他配件

其他的配件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的捡垃圾了,反复对比、犹豫,电源最终还是选择了一块带有 80PLUS 认证的 550 瓦非模组电源,虽然说推荐 600 瓦电源但是整机功耗应该到不了就是了。硬盘则是采用的一块我手里的西数蓝盘 SSD

之前在我小型机上服役过的

电源参数,稀松平常没什么好说的

千兆无线网卡,003 批次的 AX200

拆解

主要是放一下显卡的拆解图,这张卡还是属于比较好拆的,卸下散热模组固定螺丝,取下散热鳍片和风扇即可直视核心和显存芯片,而背面则需要再拆下背板

正面拆解,内部可见灰尘证明这张卡还没被水洗过,显存散热片已经被我换成了相变片,PCB 板上可见硅油足以证明身份了。上中下分布着 8 颗显存芯片,中间的 RDNA 架构的核心芯片接触面积确实小了不少,应该会有一定的积热问题吧,暂时没有在芯片和供电上发现维修痕迹,应该是没有经过维修过的

背面拆解,更为明显的硅油痕迹,核心菊花部位倒也还算干净,没有发现明显的焦黄,这也和这次狂潮的性质应该有一定的关系。16pin 供电内测是 BIOS 切换,XFX 定义的切换模式均为靠近电源侧为 OC 模式,靠近挡板侧为默频模式,我就把它放到 OC 模式不再动了

XFX 客服查询的 S/N 码

由于这张卡的长度达到了惊人的 33 公分,我也懒得选择机箱了,还是使用裸板。CPU 散热器使用的是 AVC 贴盘的杂牌散热,单风扇双塔六热管,我本来是想把这块 U 锁到 3.80GHz 进行日常使用的,其实 Haswell 架构并不难选散热,稀疏平常的双热管足矣。主板没有 M2 网卡插槽所以从朋友那里顺来一张 PCIE 转 M2 网卡的板子

测试

性能

性能方面我也懒得跑娱乐大师、3D Mark 之类的了,直接上游戏测试,两周日常原神,全最高+AMD 自定义游戏设置,关闭垂直同步和 FreeSync 之后 2K 分辨率大概平均 56FPS 左右,测试华清池、城镇场景也没有明显的掉帧现象

我的世界则是一言难尽了,原版游戏受限于 CPU 和内存速率,基本显卡占用明显不高,甚至出现开到视距 14 显卡风扇转都不转。光影则是一如既往的 A 黑,能用的光影没有几个,测试 BLS 属于较好的一档可以做到性能和体验兼顾,其他的要么黑屏贴图丢失、要么中等画质 GTX760+显卡推荐在 RX 5700XT 上只跑到 20 多甚至个位数的 FPS,希望各大光影制作者能早日支持 AMD 了属于是(

由于老旧的架构和较低的内存频率,以及 SATA 固态硬盘较低的 4K 性能和读写性能,原神在加载场景时会出现一定的卡岩时间不过到也可以接受,我的世界大型模组整合包在加载过程则是明显弱于当年的 8750H+1066,1.12.2 的大型科技整合包动辄分钟级加载时长总是想让我换成新平台(可惜没钱就是了)

功耗

经过甜甜圈和 CPU 压力测试最终推算整机功耗峰值在 440-460 瓦,选择 550 瓦的电源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显卡峰值功耗达到了 240 瓦可以说是超乎我的预期,散热噪音也比较大温度控制还算良好甚至没有超过 80℃,什么叫做顶级非公啊(后仰,3D Mark 的 DirectX 性能测试皆在预期之中,稳定度也超过了 98%

CPU 则表现的中规中矩,锁倍频情况下全核 3.79GHz,功耗不到 70 瓦温度在 60℃,噪音感知不强(说实话拿六热管的杂牌散热器还是有点暴殄天物了),更新 BIOS 解除锁倍频,OC 超频模式自动,电压自动,散热模式改为静音之后,单核可以达到 3.79GHz 全核在 3.60GHz 左右,温度尚可噪音明显感受不到了

结语

这次组装的平台属于是秋名山漂移下山了,随手拿一个组件都能有 5-6 年的历史或者经过长期的摧残,完全就是一年不亏两年血赚的类型,希望这是作为我垃圾佬生涯的最后一台受限于预算的主机(?)

稳了稳了,这次绝对稳了

全新工作台,让我看看谁羡慕了?